人類佩帶首飾究竟於何時,恐怕很難精確地考證。
但是我們不難推想,從人類開始意識到裝飾與美化自身的時候起,人類也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首飾的考古紀錄
人類最原始的首飾,大概可以追溯到遙遠的舊石器時代。
據報導,義大利考古學家早幾年在地中海之濱發掘一具距今約16萬年的古人類女屍,女屍身上佩帶著一獸骨和石頭串成的項鍊。可能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首飾。
最早的首飾是以性裝飾功能出現的,在當時遠古人類沒有衣物能避體,通常會利用一些身活中所取得的小物,遮蔽令人害羞的身體部位。無論是一對羽毛;一串小珠;一簇葉子;或一個貝殼,就不能逃避同伴們的注意。毫無疑問,這小小的飾物裝飾出強烈的性感。
它的目的是顯然的:自我炫耀、吸引異性。
首飾歷史上的過程
波蘭著名美學家奧索夫斯基曾指出:藝術起源於生物本能性感的吸引。首飾作為藝術最原始形式之一,它的這種起源心理動因是不能被忽視的。
在珠寶首飾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兩種功能與影響:
宗教功能
宗教源於史前人類的巫術,原始人類在勞動過程中,逐步對自然界中一些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如植物的果實、種子;動物的羽毛、牙齒、骨骼;以及石玉料產生一種神祕的崇拜或想法。
甚至將這些物品作為自己巫術活動中的崇拜物件,賦之予神秘的力量。
比如:在母性身上綴掛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以祈求繁衍子女;在狩獵者身上穿戴動物的毛皮、牙齒、骨骼,以求得狩獵的成功和自身的平安;對石、玉料的崇拜,則是源於原始人對石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具有光澤和色彩鮮豔奪目的石、玉料,被視為是他們心目中某個神秘主宰者對他們的饋贈品,更是小心地收藏呵護。
社會功能
首飾的社會功能,在階級和私有制觀念出現才逐漸形成,在史前的大同社會中,一切財富均屬公有,一旦氏族部落中出現階級分化,部落中有權有勢的統治階級就將一切財富據為己有,本來就稀有的首飾品更是為少數人所擁有,進而逐漸成為突顯身份和地位的標誌。
這種社會功能在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具有相承性和普遍性,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它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政治階級功能。
首飾的社會功能也在日益下降,這種象徵階級地位和個人財富的功能而隨之消褪。
嘉伯麗香奈爾(Gabrielle Chanel)以人造寶石、人造珍珠設計出多款經典流行飾品,流行飾品先驅。
但外在美感的用途依舊不變,所以作為首飾最原始最根本的人體裝飾功能也將永遠存在,而正是人類對美感的本能,這種功能將永遠存在。正因如此,我們現今的流行飾品就誕生了,不再是宗教功能或是社會功能。
飾品開始流行
30年代時期,著名時裝設師——嘉伯麗香奈爾(Gabrielle Chanel)。
給首飾設計注入了全新的思想:認為穿金戴銀為庸俗,以戴華麗光彩的假珠寶為時髦。
她教給人們如何用人造寶石來裝飾自己,把人造寶石大眾化,使原來作為身份象徵的珠寶首飾變為純粹的裝飾物,並與她的時裝搭配穿戴。一時間,時裝界爭相模仿,流行飾品的地位也開始大大提高。直到現在,成為常見的單純美感穿搭的一環。
飾品帶著許多意義與故事到了現代,我們總像是像忘不了過去的記憶一般,仍然習慣性的賦予某些飾品重要的涵義與象徵。
飾品不只是美,他可以乘載更多我們的意念與寄託。